查看原文
其他

27988> 17629!上海:趋势积极向好!封控还要持续多久?9大攻坚+15个热点问答来了!858家电商前置仓403家企业复产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上证导读

1732+26256>1931+15698!

 

27988> 17629!

 

曙光已至,拐点更显,希望在前!

 

4月21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3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698例。同日,上海本土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732例、解除医学观察26526例。

 

这是本轮疫情以来,上海“治愈出院+解除医学观察”连续第四日超过“新增确诊+无症状”,出院出舱再创新高。

 

上海的疫情已经出现积极向好趋势,防控到了社会面清零攻坚的关键阶段。

 

全市性的封控还会持续多久?市民生活何时能够完全恢复正常? 

 

昨晚今晨,上海先后发布从22日开展剑指社会面清零的九大攻坚行动,和关于疫情防控攻坚的十五个热点问答→


有基础性疾病的阳性感染者尤其是老年人,出现重症的风险高。一些老年人想打疫苗的需求比较迫切怎么办?奉贤、金山、崇明等上海多区已恢复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


肯德基、麦当劳、全家、罗森……部分门店已恢复营业!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发布消息:截至4月19日全市已恢复线下开业经营的品牌餐饮、便利店、商超卖场企业名单和地址来了!


作为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此轮疫情以来,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等纷纷发挥专业优势,一批重要设备及产品驰援抗疫一线。


同时,上海市科委研究出台《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击疫情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综合实施研发支持、创业服务、科技金融、创新券和落实减税减租等政策举措,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击疫情健康发展。


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科创贷支持下,不少科技企业的产品得以脱颖而出,为抗击疫情、保障民生献上科技力量。


近日,一篇在微信个人公号和朋友圈发出的《请大家帮我转发!求不要把我94岁的外婆拉去方舱!》的文章热传,作者称其94岁的外婆和74岁的舅舅因此前核酸检测曾有阳性,于4月19日凌晨3点被转运隔离,引发网民广泛关注。


4月20日晚,经了解,在满足了连续2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的要求后,两位老人已经出院,并于当晚由街道派车接回所住社区。


上海:新增1931+15698


2022年4月21日0—24时,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31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5698例,其中14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1685例确诊病例和15551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


2022年4月21日0—24时,解除医学观察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6256例。


2022年2月26日0时至2022年4月21日24时,累计本土确诊34672例,治愈出院10475例,在院治疗24161例(其中重型160例,危重型24例),死亡36例。现有待排查的疑似病例0例。


2022年4月21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11例。平均年龄84.2岁,最大年龄94岁(2例)。11位患者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且病情危重,包括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肝硬化终末期,脑梗,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等。患者入院后,病情进展迅速,经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所致。


全市性封控还会持续多久?

市民生活何时完全恢复正常?权威回应来了→


就市民关心的问题 相关部门答记者问

一、关于封控

1、 全市性的封控还会持续多久?市民生活何时能够完全恢复正常? 

答: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到了社会面清零攻坚的关键阶段,我们的目标是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这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大仗、硬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标志。一旦实现社会面清零并不断巩固防控成效,就可以根据“三区”划分相关要求,逐步、分批、有序开放社会面人员流动和生产生活,直至完全恢复常态。目前看,上海的疫情防控已经出现积极向好的趋势,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大家同心协力、一起努力,正常的生活就会早日到来。

2、 三区划分后,市中心的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究竟采取何种管理措施?有的小区已经超过14天没有“出阳”了,为何仍未调整管控措施?

答: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规定,结合上海实际,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划分,全市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封控区实施“7天封闭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7天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人不出小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规模”。

考虑到目前上海疫情仍在高位,不同区域之间,特别是中心城区和郊区之间,人口密度、集聚性风险也不尽相同。对毗邻地区有较多封控区可能产生集聚性风险的区域,各区可实行提级管理。我们看到有些防范区仍要求“足不出小区”,主要就是考虑防止集聚性风险,提级按“管控区”管理。这样的情况在中心城区较多。这是暂时的,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在封控区的人越来越少,管控手势会相应及时调整。

3、 社会面动态清零后,万一疫情再起我们有什么样的手段,能够做到提前拉响警报? 

答:要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犹豫不动摇。动态清零是指对于发生的新冠疫情,发现一起、消灭一起,既不让新冠病毒在疫情发生地流行,也防止病毒传播扩散至其他区域。它的精髓是“快速”和“精准”,为的就是尽最大努力用最快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

上海是重要的口岸城市,“外防输入”的压力一直很大,我们必须随时做好应对准备。具体来说,各级指挥体系要始终保持高度灵敏、高效运转,各条战线要迅速响应、快速处置,一旦出现情况,第一时间抓好流调溯源、核酸筛查、转运隔离、区域管控、医疗救治等各项工作。我们也要全面排查问题、堵塞漏洞,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络。严格落实防控规范,持续抓好督促检查,持续优化应急预案。聚焦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紧紧抓牢面上防控,重点岗位人群要强化闭环管理,重要场所区域要严防聚集性风险。我们还要加强医疗科研攻关,推动疫苗接种,建立个人防护的屏障。

二、关于核酸检测

4、 为何要进行高频度的核酸检测、抗原检测? 

答:高频次的核酸检测十分必要。从临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来说,任何病原体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新冠病毒也不例外,且潜伏期长短存在一定个体差异。从检测技术来说,病毒感染后在人体内有一个增长复制过程,感染初期病毒载量如果低于检测下限,检测未必呈阳性,感染者难以被发现,增加社区传播风险。因此,需要通过连续多次的核酸筛查,尽早动态发现阳性感染者,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三、关于就医配药

5、 医院一方面被要求应开诊尽开诊,一方面又被要求严防院感,会不会导致一些医院为了防院感而不敢开诊?如何做到“两全”? 

答:根据要求,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急诊在规范防疫的前提下必须全部开放。目前,各区建立了社区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设立专人专班,开辟就医渠道。急危重症患者,由本人或街镇、居村委联系120救护车转运就诊,如暂时联系不到120救护车,所在街镇应及时安排转运车送至相关医院。各村居委会对放化疗、血透、孕产妇等重点人群需求进行收集,协同各区卫健委确定的医院做好封控区医疗保障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本市部分医疗机构转型为新冠感染者定点医疗机构,承接感染者治疗,部分急诊因遇到阳性感染者处于暂时消杀阶段,这导致接受非感染者的急诊总量较以往少了一些,容易引发市民感受度差异。对此,恳请市民予以理解。

防止院内感染,是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条底线。防止院感的目的,正是为了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医院正常运行,这与“应开诊尽开诊”是不矛盾的。我们已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切实做好防止院感工作,针对急诊等特殊区域和特殊人群看病需求,也已明确设置“急诊缓冲区”等方式,全力开辟生命通道,同时守牢院感防控底线,努力实现“两全”。

6、 长期封控,大量居民有配药需求,健康云开通了配药渠道,市民反映很多药还是配不到,配到了药也没有办法运送到手里。有没有进一步改进方案?

答:健康云的配药渠道开通后,配药人数非常多,配药物流运力相对有限,等候延迟比日常时间要长。有关方面正在全力改进,从技术、运力等多个层面提质扩容,协调邮政车辆参与药品运送“绿色通道”,与药品物流仓库和街镇配送点以“接力”方式向终端运输,以期尽快满足市民的需求。

同时,关于慢性病配药,患者可通过居村委安排的志愿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院等各医疗机构等代配药,或到附近营业的零售药店代购药。全市正在按“应开尽开”要求快速推进零售药店恢复经营并向社会公布名单,努力释放药店社区药品供应服务功能。

我们也明确要求,相关医疗机构要优化服务流程,开辟绿色通道,可在普通内科、老年医学、全科医学等科室,或者开设简易配药门诊,为患有多种疾病的慢性病患者提供长处方,服务市民疫情期间的配药需求。

四、关于保供

7、 电商平台购物现在感觉有一些起色,但还是满足不了市民需求,接下来如何提升运营能力?线下商超恢复营业速度加快,运营情况怎么样?

答:一段时间以来,线上购物难问题突出,主要是因为很多外卖骑手被封控在小区里,大量电商大仓前置仓、商超节点网点和物流运力等因防疫要求而暂时关闭,这些都让电商保供能力难以释放。本市努力打通堵点,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帮助电商平台提高产能和运力。

一是恢复运营能力。推动电商大仓前置仓等商业节点网点应开尽开。截至4月20日,本市电商平台大仓已恢复营业51个,非涉疫开仓率96.3%;前置仓恢复营业858个,非涉疫开仓率78.5%。在岗骑手已达20000人。

二是加强货源组织。推动电商平台扩大备货量,跨区域调配货源。特别是在市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等的协调下,在江苏苏州、浙江嘉兴等地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昆山中转站、平湖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截至4月20日,两个中转站以及沪昆通行机制共往返送货1686车次,调拨各类生活物资回沪1.47万吨。 

三是改变服务模式。为集采集配、社区团购提供服务支撑体系。比如,盒马推出流动超市,消费者下单后统一配送至小区门口,日均订单量已超过6万单,还成立了关爱助老团队,联合供应商为1.5万名75岁以上独居老人送去了20吨物资。

本市努力推进超市卖场等重点保供企业门店恢复营业。截至4月20日,重点超市卖场门店线上开业1079家,其中,38家门店线下同步开业。上岗员工数量约1万人。部分超市卖场推出米面粮油、蔬菜瓜果、洗护用品等多种家庭保供套餐,与街镇社区对接或者通过企业APP采集社区居民需求订单,然后由门店分拣配货。各超市卖场不断扩大供给,通过提升运力、增加人力等手段,不断提升集采集配效率。

加大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提升运力。比如,家乐福与大众物流合作,投入50多辆小型货车,累计服务超过500个小区,日均订单量较前期增长4倍。本市已经把这个模式复制推广到永辉、华润万家、沃尔玛等超市卖场企业,投放第三方物流车辆近500辆。

加大从外省市调入支援增加人力。比如,大润发迅速组织外省市门店第一时间驰援上海,合计调入保供人力600余人,集中在重点门店负责保供物资分拣、打包、配送工作,日均订单量增长超过3倍。

8、 实施三区管理以后,还有相当数量的市民无法出小区,请问采取什么生活物资保障措施?

答:对于实施三区管理后,还不能出小区的居民的生活物资保障,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继续以市场化的“集采集配,保供套餐”方式为主。通过超市卖场、电商平台与社区对接,集中汇总居民订货需求,组织主副食品、生活用品等套餐供应。超市卖场和邮政快递、第三方物流合作,增强运力,确保将生活物资及时送到社区门口。

二是继续由各区为居民发放生活物资礼包。截至目前,全市16个区均已完成两轮礼包的发放,有的区正在开展或者筹备新的礼包发放。礼包的物资基本涵盖蔬菜、肉类、米面油、日用消费品。部分区还发放了盒饭、方便面、饼干、水果、牛奶等食品。

三是继续加强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托底保障。全市建立起独居老人、双老家庭等特需人群应急和托底保障机制,确保对他们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推动市、区、街镇三级保供热线提高接听率,努力解决每一个求助诉求。百联集团、光明集团加强与上海邮政的合作,积极做好重点区域,特别是封控时间较长社区的生活物资兜底保供任务,启动助老服务。如,百联集团对接浦东新区三林镇,截至4月20日累计供应套餐20564份。光明集团利用农工商“96896”热线开通“光明直通车”,为有需要的老人对接集团旗下品牌民生商品。许多社会机构、民营企业开展爱心捐赠、助老活动,许多社区进行邻里互助,全社会共同努力夯实城市保供“底板”。

9、 骑手是保供的重要力量,如何做好骑手的管理与服务?

答:电商平台骑手是本市生活物资保供的重要力量。近期,各电商平台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骑手返岗,在岗骑手已达2万人,各主要电商平台日配送订单量达254万单。

骑手的防疫管理是市民关心的话题之一。为了保障骑手的健康安全和配送安全,市商务委已会同市邮政管理局建立电商平台、快递公司“企业白名单”和配送寄递“人员白名单”,将有骑手配送业务的企业纳入“白名单”管理,截至目前,纳入“白名单”的企业已超过90家。从4月19日开始,在骑手的核酸检测中已经采用动态的“随申码”进行身份验证和核酸检测登记,替代可离线使用的核酸检测码。本市将依托市大数据中心提供的技术平台,根据“企业白名单”和“人员白名单”制发“电子通行证”,在“电子通行证”内展示骑手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等信息,作为配送寄递人员上岗的必要条件和通行凭证。

同时,为让骑手感受城市温度,做好对骑手的服务,本市正在推进“小哥驿站”建设。目前,全市已经建立143个“小哥驿站”,为快递小哥提供用餐、休息和核酸检测等服务,落实对快递小哥的各项防疫要求。

10、 相关部门表示要加大对哄抬物价、贩售伪劣商品的行为进行整治,为什么市场上还有价格畸高、质量低劣的商品? 

答:当前上海出现的大量“团购”现象,是市场力量在特殊时期的体现,也是政府保供的有力补充。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哄抬物价、囤积居奇、以次充好、未明码标价等违法行为也开始冒头,扰乱了市场,损害了市民的利益。

对此,上海监管部门正紧盯重要民生商品和防疫用品价格,以“社区团购”、电商平台、保供企业等为重点监管对象,持续开展价格监管执法,从严从重从快地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坚持查处一批、通报一批、警示一批、教育一批。

在此,市场监管部门也建议消费者选购商品时,注意选择由正规保供单位提供的商品,注意保留消费记录、与相关经营者沟通的截屏等,以便维权时作为证据,对查实存在违法行为的,我们将从严从重从快处理。

五、关于核酸码和大数据

11、 有市民反映,核酸检测结果显示阴性,疾控部门却打电话通知阳性,究竟以谁为准?

答:市民在“随申办”中查询到的核酸检测结果信息均由检测机构上传。机构将信息上传后,“随申办”会第一时间显示。信息准确与否、异常结果如何,要以检测机构和疾控部门信息为准。根据国家统一要求,“随申办”上不显示阳性结果。

12、 一些阳性病例并没有生活在本小区,但公布时病例却算在小区名单里,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对于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人员住址的判定,疾控部门会根据核酸采样时录入的采样点位置信息或新录入的地址信息等进行综合研判,结合上门复核采样情况及流调时阳性人员提供有关信息等,最终确定阳性人员所在场所地址。 “人户分离”的核酸结果异常人员,不会被直接计入身份证住址所在地。

具体而言,目前该系统运作主要是按照以下流程:(1)在每次集中开展采样前,志愿者会在手机端APP输入核酸采样小区地址。每一个小区的采样点位置信息,在居民采样前就已整体录入系统。(2)输入小区地址后,志愿者会扫码匹配核酸采集样本的转运箱,然后扫码匹配每个箱子里的样本管,最后再录入市民登记信息。因此,小区地址、样本箱、样本管、被采样人的身份信息相互“绑定”,统一提交给系统。(3)一旦有样本管结果异常,疾控人员会通过这些信息找到样本的转运箱,再读取这个样本采集所在的小区的地址。最后通过综合大数据下发到各区基层单位,找到混采阳性管涉及人员,进行闭环处置。

六、关于复工复产

13、 上海出台了第一批复工复产企业名单,但市民担心,复工复产的效果能尽快实现吗?也有人担心,现在复工复产,会不会带来疫情扩散的隐患。

答:统筹好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对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至关重要。按照“全国保障物流通畅,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分类分批推动具备封闭生产条件和疫情防控条件的重点企业复工复产。截至4月20日,重点监测的666家企业,在产403家,占比超过60%,连续4天持续增加。

聚焦经济带动性强、防疫示范性强、具备闭环管理条件的重点行业及产业链,加大部市协调、推动链式复工。4月18日,上汽集团、特斯拉同步启动复工复产,4月19日上汽乘用车实现200多辆整车下线,特斯拉实现近600辆整车下线,并且产量稳步爬坡。推动3M中国产能已超过4月1日封闭前水平,4月以来医用口罩总产量超100万只。

聚焦重要大型企业落实“一企一方案”,强调实施封闭生产管理。建立工作专班机制,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跨省物流运输等问题。宝钢股份、上海飞机制造、上海石化、华虹宏力等持续保持较高负荷运行。通过推进重点企业复工复产,逐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恢复生产。

在推进复工复产中,我们尤其要强化防控措施。严格的防控措施既是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也是对员工负责。我们充分吸收了这一个月以来封闭生产企业在防控疫情方面的经验,也借鉴了兄弟省市好的做法,指导每个企业制定“一企一方案”,确保企业生产运行和疫情防控均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14、 复工人员如何申请离开小区返回岗位?小区不放人,怎么办? 

答:当前,在物流运输、人员返岗、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已经出现了一些共性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针对人员返岗,有些关键岗位员工可能处于封控区,楼里有阳性病例,目前还不具备返岗条件,企业应补充配置其他人员解决。还有一些关键岗位员工,虽在封控区,符合楼内7日没有阳性病例,本人48小时核酸阴性的,市经信委已制定办法,为企业员工到岗开具相应的“电子凭证”,协助其点对点返岗后进厂封闭管理。

同时,加强对复工复产企业员工的核酸检测。当前上海正根据区域人口密度、功能定位等,规划布局“固定采样点+便民采样点+流动采样点”相结合的核酸检测方式,统筹常态化采样点设置,方便园区、企业员工检测。

企业复工复产过程中,还有可能遇到上下游不通畅的产业链问题。有的链主企业可以复工,但零部件配套企业还不具备条件,物流仓储这些条件也需要逐步配套适应,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大量协调工作,有的要寻找可替换的方案。

随着疫情形势向好,我们也会根据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发现的问题,做出一些制度性安排,特别是在国家有关部门赴上海工作组的指导下,在兄弟省市的支援下,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上海产业复工复产工作一定会稳步向前推进。

七、关于工作改进

15、 有市民反映有些发布的政策,个别地方或部门并未真正落实,市民应当通过怎样的渠道投诉,政府部门会怎样督促落实?

答:对于工作落实环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在这场大仗硬仗中,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拿出战斗的姿态,纪律要严明,作风要顽强,工作要得力。种种问题的出现,有的是基层力量有限、得到的支持不够所致,对此市、区两级部门必须给予切实支撑,为基层减负增能;有的是个别干部工作能力不足、作风不实所致。对此,我们正持续改进工作。

这段时间,市民对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建议,也有批评,这是我们改进工作的重要动力,我们真诚欢迎大家的批评监督。对于相关问题,市民朋友可继续通过区、街镇、社区热线反映,也可以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以及本市各大主流媒体开设的求助热线、平台等反映,我们将把市民的意见建议及时转达给有关部门,并及时督促解决。欢迎大家给我们提意见。


上海这些区率先恢复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

如何转运隔离?普通市民的6条建议→


截至4月20日24时上海本轮疫情中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139例危重型患者20例
其中,有基础性疾病的阳性感染者尤其是老年人,出现重症的风险高
然而,老年人全程接种疫苗的比例却不高如今,一些老年人想打疫苗的需求比较迫切怎么办?

上海多区已恢复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
奉贤区
4月20日,上海市奉贤区多个街镇组织为防范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分批、分时段的新冠疫苗接种服务。

 居民在等待接种。
老年居民在进行疫苗接种登记。
此外,记者从奉贤区了解到,为方便老人们的疫苗接种,奉贤不少街镇将流动的新冠疫苗接种点开进社区,为60周岁以上的老人“送疫苗上门”,解决在小区封闭管理期间老人无法外出接种疫苗的问题。
今年已经78岁的居民唐伯官之前还没有接种过疫苗,此次疫情让他意识到打疫苗的重要性。听说在小区就可以接种疫苗了,他早早过来等候。61岁的居民屠福林之前已经接种过两针新冠疫苗,并且已满6个月,但由于疫情不能出小区,始终无法接种加强针,“一直想打第三针,昨天知道居委在登记打疫苗,赶紧过来。”

金山区
金山区4月19日发布通知,将在本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60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时间为:上午8:00-11:00,下午13:00-15:30。市民可提前在“上海健康云”微信公众号或“健康云”小程序进行预约并按预约时间段前往接种,相关防疫要求按照医疗机构防疫规定。后续有调整以各接种门诊的公布为准。
崇明区
4月20日起,上海崇明区结合本区实际,有序恢复防范区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当天下午,绿华镇新绿居委10多位老年人,在居委的有序组织下前来接种新冠疫苗,其中年龄最小的62岁,年龄的最长是一对85岁的老夫妻。
“响应号召,接种新冠疫苗对自己好,对社会也好。”前来接种的张阿姨说。


下一步,崇明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由防范区逐步向全区其他乡镇扩展,推进60岁以上老年人的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把社会面防疫的屏障筑牢、筑强。


松江区泗泾镇


松江泗泾镇今天发布通知:根据市、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泗泾镇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即日起,针对泗泾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当天,由居委落实接种对象(包括陪同家属、志愿者等)的抗原检测,当日抗原阴性人员,以居委为单位,由居委工作人员组织前往指定接种点进行接种,事前准备好接种码、知情同意书。接种地点为:泗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鼓浪路588号)。

如何将呵护老人健康做实做细体现更多温暖?
一位上海市民从老年人群防控、转运诊治、抢救、疫苗接种等方面提出6条具体建议


1, 千方百计做好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80岁以上、行动不便等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2, 建立轻症老人诊治中心,用于独孤老人诊治,原则上老人不转方舱医院;已中等以上热度、较剧咳嗽老人,须12小时内转二级甲等及以上定点隔离医院进行救治,以提高早期防病情转重症和防死亡的干预率;
3, 建立养老院、老年护理院的街道定点帮扶责任,每一所养老院、老年护理院,须指定一家对口二级甲等及以上定点隔离医院转诊,养老院、护理院出现阳性感染者,不做复核,须6小时之内转走;       出现阳性医护不复核,需6小时之内转走并由帮扶医院支援医疗力量;出现护工、后勤、家属陪护阳性,不复核须6小时优先转入方舱;
4, 建立定点二甲及以上医院老年阳性患者病情风险评估及分级分类诊疗指南,建立院级和市级重症老人专家多学科会诊小组,千方百计提高重症救治水平和抢救成功率;
5, 治疗方面实行中西医并重:对评估风险比较高的老人,应在轻症阶段就使用辉瑞药PAXLOVID™(要国家层面进行降价谈判或专利使用),老人中医中药使用需辨证论治一人一方;
6, 建立独孤老人的居委、街道主动联系责任,建立疫情期间志愿者一对一帮扶关系,关注其生活、取药、疫情防控。


肯德基、麦当劳、全家、罗森…

部分门店已恢复营业!



向上滑动阅览


凌晨被转运的“94岁外婆”已回到社区


近日,一篇在微信个人公号和朋友圈发出的《请大家帮我转发!求不要把我94岁的外婆拉去方舱!》的文章热传,作者称其94岁的外婆和74岁的舅舅因此前核酸检测曾有阳性,于4月19日凌晨3点被转运隔离,引发网民广泛关注。

4月19日晚,上海宜川路街道就此事作出“情况说明”,表示是按照“应转尽转”要求,将两人转运至桃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记者了解到,4月19日当晚,两位老人由桃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运至医疗救治能力更强、收治病人较多的利群医院。
4月20日晚,记者从两位老人家属和宜川路街道处了解到,在满足了连续2次标本核酸检测呈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的要求后,两位老人已经出院,并于当晚由街道派车接回所住社区。


科技助力战疫:“会呼吸”的保鲜袋来了!

科技创新券额度上限提高至50万元


作为全球科创中心,上海此轮疫情以来,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等纷纷发挥专业优势,一批重要设备及产品驰援抗疫一线。


同时,上海市科委研究出台《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击疫情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综合实施研发支持、创业服务、科技金融、创新券和落实减税减租等政策举措,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击疫情健康发展。


在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科创贷支持下,不少科技企业的产品得以脱颖而出,为抗击疫情、保障民生献上科技力量。


科技信贷助力企业抗击疫情保障民生


“看着塞满冰箱的绿叶菜,真是又开心,又犯愁!”


非常时期,不少宅家的市民普遍有这样的感受!


为了帮助广大市民解决这个幸福的烦恼,一款蕴含长效物理保鲜黑科技的智能呼吸锁鲜袋正在走向市场。

这款产品来自于上海复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命新材料)。该公司董事长孙兴广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智能呼吸锁鲜袋采用了创新材料科技,引导蔬果在袋子里休眠,达到长效物理锁鲜的效果。公司产品以前主要面向to b端,客户有盒马、百果园等,疫情之后开始考虑to c端。


“在这种疫情极其严峻的时候,公司能及时调整战略,持续经营,和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推出的科创助力贷的支持密不可分。”孙兴广对记者说。


原来,上海复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初创企业,从事研发及销售“锁鲜”保鲜新材料制品,核心材料技术壁垒较高,发展势头良好。


上海农商行了解到企业资金需求后,加快对接,通过上海金融科技服务平台,仅用3天即完成云审核推荐,帮助企业顺利获得300万元的科创助力贷,及时的资金补缺,让企业有了喘息之机,也提升了企业的创业信心。


孙兴广说,公司在浙江等地的生产基地,都已开始生产to c端的单子了,预计“五一”之后,智能呼吸锁鲜袋就可以大规模投入市场了。


除了复命新材料,上海嘉岩供应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也在近日获得了800万元的科技履约贷。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工业品系统集成商。成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上海,拥有多家子公司及外地办事处。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供应链线上线下混合经营平台。


据悉,疫情期间,嘉岩公司一直恪守防疫规定,克服居家办公、物流不畅等的阻碍,与时间赛跑,加班加点为客户输出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防护服等防疫物资,为防疫做出自己的贡献。


科技履约贷推荐64家企业 金额2.905亿元


为了帮助那些亟待资金周转的科技企业化解燃眉之急,疫情以来,创业中心组织的科技履约贷申请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不过,这样的评审从线下搬到了云端。


数据显示,3月1日至4月12日,科技履约贷推荐64家企业,金额2.905亿元,科技助力贷推荐21家企业,金额5702万元。


同时,创业中心还对接金融机构,开通绿色通道,为申请无还本续贷、展期贷款的企业缓解暂时性资金压力。已支持域格信息和捷易生物两家核酸检测服务企业获得600万元无还本续贷,支撑水合环境完成展期手续,合计金额900万元。


鼓励合作银行、保险公司、担保机构降息降费,确保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21年同期融资成本。


支持疫情中的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券额度上限提高至50万元


4月2日,为落实上海市助企业抗疫情促发展有关政策,上海市科委研究出台《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击疫情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综合实施研发支持、创业服务、科技金融、创新券和落实减税减租等政策举措,全力支持科技企业抗击疫情健康发展。


除了上述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的科技金融支持,上海市科委还一直支持疫情中的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


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拟入库公示2批,涉及企业6102家。3月28日,上海市科委对外公布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申报通知,联合各区、服务机构等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截至4月14日,报名企业2207家。


4月6日,上海市科委发布《关于举办2022年“创•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设置疫情防控专题赛,强化抗疫技术研发。


记者还获悉,2022年,科技型中小企业使用科技创新券额度上限提高至50万元,疫情期间创新券所有业务正常受理,在“上海科技创新券平台”即可申领。前期已经申领创新券的170余家企业额度已通过系统调整为50万元,企业无需再次申领。


同时,上海市科委通过优化不见面审批、优化在线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


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例,2022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有关证明事项开始实施告知承诺制,减免营业执照、专利证书等申请材料,提高服务效能。构建“云服务”模式进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激发上海科技企事业单位创新活力。


1月至3月上海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8648项,成交额853.56亿元,合同项数同比增长15.8%,成交金额同比增长176.8%。


科技支撑 全方位助力疫情防控


本轮疫情爆发以来,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等纷纷发挥专业优势,一批重要设备及产品驰援抗疫一线。


例如,达观数据推出了NLP+OCR+RPA办公机器人,进行疫情防控辅助工作,将人工从繁复的流动信息填报中解放出来。擎朗智能M2消毒机器人在医院大厅、检验科、CT室、手术室、门诊等前线战场,坚守岗位履行职责。


这背后离不开各个政府部门的推广。记者获悉,为了加快抗疫产品应用推广,上海市科委会同上海市经信委在2022年《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编制通知中增加相关抗疫产品内容。对申请市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抗疫一线产品,优先予以认定。2022年,第1批拟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名单涉及项目175项。


此外,上海市科委还实施2022年市级应急科技攻关,支持伯杰医疗、之江生物等科技企业,聚焦新冠病毒大规模核酸检测设备和抗原检测试剂等重点方向,组织力量开展研发生产。


其中,芯超生物抗原检测试剂于4月1日获医疗器械注册证,成为上海首个获证的新冠抗原检测产品,让沪研、沪产新冠抗原检测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上海全市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相关科学仪器设施等资源平台,在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对外提供技术资源支撑保障。


例如,3月至今,上海计量测试研究院已为上海市疾控、崇明区疾控、虹口区疾控等单位以及3个移动PCR方舱实验室的近300余台设备提供了精准可靠的计量测试服务。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于4月1日在官网上线更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学信息”专栏。中国信通院上海工创中心迅速上线新冠抗原检测数字化服务平台“疫测达”。华师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高性能计算中心在疫情期间不停顿,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来源:综合中国新闻网、上海发布、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出品:叶国标

监制:刘冬赋、张伟弟、闵卫国

策划:林艳兴   文案:孟妹、郭晨希

设计:张大伟、尤霏霏、滕陵  

记者:宋薇萍、严曦梦   编辑:王晓峰

责编:邵子怡   校对:冯雯君

制作:季宇亮   图编:张大伟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孙春兰:对疫情重点街镇社区、重点场所拔点攻坚!上海22日起开展九大攻坚行动,目标社会面清零!张文宏最新发声


方星海:跌破发行价,不是IPO太多了!银保监会:将推专属个人养老金和银行养老储蓄试点!外管局:全球资本增配我国资本市场潜力大


个人养老金时代来了,税收可望优惠!证监会:抓紧制定配套制度,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银行、险企、公募摩拳擦掌!


“催肥式保壳”遭质疑,股价10个跌停板!深交所连夜发出关注函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